平台资源号 |
CSTR:12156.05.1311C0001000000230 |
库编号 |
|
学科分类 |
畜牧、兽医学科 |
主题分类 |
家禽动物种质资源 |
种质资源名称 |
吐鲁番斗鸡 |
种质外文名 |
Turpan Game chicken |
种质曾用名 |
吐鲁番鸡 |
科名 |
|
属名 |
|
种质原产地 |
原产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. |
主产区及分布 |
中心产区为吐鲁番、鄯善和托克逊一带,分布于伊犁、喀什及阿克苏等地。 |
形成历史 |
吐鲁番斗鸡饲养历史悠久,在清朝雍正十年(1732年)当地就有人喜养大鸡,个别大鸡体重达到9000g。当地群众历来就有爱好斗鸡的习惯,有些人专门以养斗鸡为业,并代代相传,积累了一套选育、饲养、管理和调教的技术。他们专门挑选体大、颈长、脚高、斗性强、耐力好 |
种质来源 |
2.地方 |
种质分类编码 |
|
种质经济类型 |
|
经度 |
|
纬度 |
|
海拔 |
|
地貌 |
|
年最高温度 |
|
年最低温度 |
|
年平均温度 |
|
湿度 |
|
无霜期 |
|
降水量 |
|
雨季 |
|
冬季平均风速 |
|
冬季风力 |
|
冬季风向 |
|
夏季平均风速 |
|
夏季风力 |
|
夏季风向 |
|
年蒸发量 |
|
气候带 |
|
气候特点 |
|
水源和水质 |
|
农作物条件 |
|
草场情况 |
|
土壤类型 |
|
草地类型 |
|
优势植物群落 |
|
种质适应性 |
|
功能特性 |
|
主要用途 |
|
调查群体所在地 |
|
调查群体所在单位 |
|
核心群数量 |
|
群体总数量 |
|
母鸡数量 |
|
公鸡数量 |
|
雏鸡数量 |
|
育成鸡数量 |
|
公鸡是否用于 |
|
体温 |
|
红细胞平均体积 |
|
血液中球蛋白含量 |
|
血球比容量 |
|
红细胞平均血红素 |
|
红细胞计数 |
|
白细胞计数 |
|
血清总蛋白 |
|
公鸡羽毛颜色 |
|
母鸡羽毛颜色 |
|
皮肤颜色 |
|
肉色 |
|
头型 |
|
鸡冠颜色 |
|
体型特征 |
|
其它特征 |
|
体斜长 |
|
胸深 |
|
胸宽 |
|
龙骨长 |
|
髋骨宽 |
|
胫长 |
|
出生体重 |
|
体重4周龄 |
|
体重8周龄 |
|
体重12周龄 |
|
体重16周龄 |
|
体重20周龄 |
|
体重28周龄 |
|
性成熟期 |
|
适时配种期 |
|
配种比例 |
|
利用年限 |
|
淘汰日龄 |
|
生命周期 |
|
公鸡射精量 |
|
母鸡开产日龄 |
|
受精率 |
|
受精蛋孵化率 |
|
产蛋量 |
|
健雏率 |
|
孵化期 |
|
就巢性 |
|
平均蛋重 |
|
蛋壳色泽 |
|
蛋壳厚度 |
|
蛋壳强度 |
|
蛋形指数 |
|
蛋黄色泽 |
|
蛋的组成 |
|
宰前体重 |
|
屠体重 |
|
屠宰率 |
|
净肉率 |
|
半净膛重 |
|
全净膛重 |
|
半净膛率 |
|
全净膛率 |
|
育雏期平均 |
|
育成期平均 |
|
产蛋期平均 |
|
骨肉比 |
|
肌肉嫩度 |
|
肌肉主要化学成分 |
|
公鸡生长曲线 |
|
母鸡生长曲线 |
|
特殊用途 |
|
种质濒危 |
|
保存单位 |
|
单位编号 |
|
选育单位 |
|
保存类型 |
|
保存方式 |
|
共享方式 |
资源纯交易性共享、资源交换性共享、合作,现场获取。 |
血液蛋白型分析 |
|
QTL分析 |
|
其它QTL分析 |
|
分子遗传 |
|
基因组序列测定 |
|
其它 |
|
遗传图谱 |
|
饲养方式 |
|
饲养水平 |
|
饲养难易程度 |
|
保种和利用 |
|
种质登记制度 |
|
选留种质资源 |
|
品种鉴定标准 |
|
遗传特点 |
耐干热、抗严寒、耐? |
品种优缺点 |
吐鲁番斗鸡具有耐干热、抗严寒、耐粗饲等特性。 |
研究开发及利用方向 |
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斗鸡观赏活动日益频繁,在吐鲁番、鄯善、库尔勒、喀什、伊犁等地已建立起能容纳数百人至上千人的斗鸡竞技场馆,斗鸡爱好者和饲养者人数日益增多。近些年来,由于河南斗鸡、泰国斗鸡、越南斗鸡的不断引 |
资源图片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