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台资源号 |
CSTR:12156.05.1311C0001000000967 |
库编号 |
|
学科分类 |
畜牧、兽医学科 |
主题分类 |
家畜动物种质资源 |
种质资源名称 |
龙陵山羊 |
种质外文名 |
Longling Goat |
种质曾用名 |
龙陵黄山羊 |
科名 |
洞角科绵羊山羊亚科 |
属名 |
山羊属 |
种质原产地 |
国家 云南省 省(市) 龙陵 县(区) 乡(镇) |
主产区及分布 |
龙陵县的勐冒,平达,象达,天宁,潮阳等五个山区. |
形成历史 |
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,雨水丰富,灌木丛生,在社会经济条件下,当地人喜食,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地方品种. |
种质来源 |
1.野生 □ 2.地方 ? 3.培育 □ 4.引进 □ 5.其它 □ |
种质分类编码 |
|
种质经济类型 |
1.绒用型 □ 2.羔皮型 □ 3.裘皮用型 □ 4.肉用型
5.奶用型 □ 6.兼用型 7.其它 □ |
经度 |
东经98052′ |
纬度 |
北纬24036′ |
海拔 |
1851米 |
地貌 |
高原 □ 丘陵 □ |
年最高温度 |
29.9℃ |
年最低温度 |
-3℃ |
年平均温度 |
14.9℃ |
湿度 |
82% |
无霜期 |
234d |
降水量 |
2104mm |
雨季 |
6~9月 |
风力和风向 |
冬季平均风速:
(单位:米/秒
)冬季风力:七级
风向:西南风
夏季平均风速:
(单位:米/秒
)夏季风力:七级 |
年蒸发量 |
|
气候带 |
1.热带 ? 2.亚热带 ? 3.暖温带? |
气候特点 |
1.多风 □ 2.降雨量 |
水源和土质 |
水质:Ⅰ类□ Ⅱ类□ Ⅲ类□ Ⅳ类□ Ⅴ类□
水的p |
农作物条件 |
稻谷,玉米,麦类,甘薯,洋芋,荞麦 |
草场情况 |
山地草丛草场,混木林草场,疏林草场 |
土壤类型 |
红壤土 栗钙土 □ 灰钙土 □ 盐土 □ 碱土 □
盐碱土□ 冲积土 □ 砂土 □ 草甸土 □ |
草地类型 |
热带森林草地 亚热带森林草地 湿润草地 □ 斯泰普草地 □ 半荒漠草地 □ 温带荒漠草地 □ 冻原(高山)草地 □ 冷荒漠草地 □ |
优势植物群落 |
禾本科,菊科,豆科,莎草科 |
种质适应性 |
适应性强 |
功能特性 |
1:高繁殖力 □ 2:高产肉力 ? 3:高泌乳力 □ 4:高产绒量 □ 5:板皮优质 ? |
主要用途 |
1:毛用 □ 2:绒用 □ 3:肉用? 4:乳用 □ 5:兼用 □ 6:竞技、娱乐、观赏 □ 7:羔皮用 ? 8:裘皮用 |
调查群体原产地 |
省(市) 区(县) 乡(镇) |
调查群体所在地 |
|
核心群数量 |
|
群体总数量 |
|
繁殖母羊数量 |
|
杂交母羊数量 |
|
成年公羊数量 |
|
配种公羊数量 |
|
公羊是否用于 |
是 否 |
育成羊数量 |
公羊:
,母羊: |
羔羊数量 |
公羊:公羊
,母羊:母羊 |
体温 |
(单位:℃
) |
脉搏数 |
(单位:次/分
) |
呼吸数 |
(单位:次/分
) |
红细胞平均体积 |
|
血液球蛋白含量 |
(单位:g/ |
血球比容量 |
|
红细胞平均 |
|
红细胞计数 |
|
白细胞计数 |
|
血清总蛋白含量 |
|
被毛颜色 |
头部:黑色,颈部:褐色
,体躯:褐色
,腹部:褐色
,臀部:褐色 |
被毛类型 |
1:同质毛 □ 2异质毛? 3:其它 □( |
皮肤颜色 |
1:粉红色? 2:褐色 □ 3:黑色 □ 4:其它 □( |
头型 |
1.长窄 □ 2.短宽 □ 3.长宽 □ 4.短窄 |
鼻型 |
1.弧形 □ 2.平直 3.突起 □ |
耳型 |
1.竖耳 2.垂耳 □ 3.半垂耳 □ 4.短宽 □ 5.狭长 □ 6.其它 □( ) |
角型 |
公羊:1.直体□ 2.旋体□ 3.倒八字 4.平出□ 5.倒勾□ 6.上旋□ 7.无角□
母羊:1.直体□ 2.旋体□ 3.倒八字 4.平出□ 5.倒勾□ 6.上旋□ 7.无角□ |
体貌特征 |
1:体质结实 □ 2:结构匀称 □ 3:体格大 4:四肢粗壮 5:蹄质结实
6:胸部宽深 7:肋骨开张□ 8:背腰平直 9:尻部平宽 □ 10:尻部斜 11:肌肉丰满 □ 12:骨骼粗壮结实 □ 13:乳房发育良好 |
其他特征 |
额前有20厘米长的黑毛,颈项也有15厘米的黑毛。 |
成年羊体高 |
公羊: 69.83 母羊:65.68 |
成年羊体斜长 |
公羊: 76.75 母羊:72.26 |
成年羊胸围 |
公羊: 88.08 母羊:82.19 |
成年羊胸深 |
公羊: 36.00 母羊: 35.18 |
成年羊胸宽 |
公羊: 22.3 |
初生体重 |
公羊:2.74 母羊:2.51 |
断奶体重 |
公羊:17.58 母羊:16.67 |
周岁体重 |
公羊:36.67 母羊:32.98 |
成年羊体重 |
公羊: 49.04 母羊:42.49 |
公羊初情期 |
6月龄 |
公羊性成熟期 |
8-10月龄 |
公羊适配期 |
10-15月龄 |
射精量 |
1.8 |
精子密度 |
20亿/ml |
精子活力 |
0.6 |
自然配种比例 |
1:25 |
人工授精比例 |
|
配种方式百分比 |
1:自然交配( 100% |
公羊一般利用年限 |
3-4年 |
公羊生命周期 |
8年 |
母羊初情期 |
4-6月龄 |
母羊发情季节 |
秋季 |
发情周期 |
14-18天 |
发情持续期 |
1-3天 |
母羊适配期 |
3-5岁 |
妊娠期 |
152天 |
产羔率 |
122% |
母羊一般利用年限 |
3-5年 |
母羊生命周期 |
8年 |
羔羊成活率 |
85% |
屠宰日龄 |
|
屠前体重 |
51.5 |
胴体重 |
27.58 |
净肉重 |
|
眼肌面积 |
|
屠宰率 |
53.55% |
胴体净肉率 |
|
肉嫩度 |
|
肉风味 |
|
骨肉比 |
|
肌肉PH |
|
内脏脂肪重 |
|
肉色 |
|
熟肉率 |
|
肌肉失水率 |
|
乳房形状 |
1.盆状乳房 □ 2.碗状乳房 □ 3.圆形乳房 □ 4.山羊乳房 □ |
乳房测量 |
1.乳房围( )2.乳房高度( )3.乳房深度( )4.乳头长度( ) |
产乳量 |
|
乳脂率 |
|
泌乳期 |
|
乳的成分 |
1.水分( ) 2.蛋白质( ) |
肌肉化学成分 |
1.水分( ) 2.蛋白质( ) |
产绒量 |
|
绒细度 |
|
绒长度 |
|
绒品质 |
|
干皮重量 |
|
皮张面积 |
9000~5600 |
皮张厚度 |
|
花纹类型 |
|
光泽 |
|
羔皮颜色 |
黑色 □ 灰色 □ 花色 □ 棕色 □ |
拉张强度 |
|
?跷露? |
|
产绒性能 |
高 □ 中 □ 低 ? |
产肉性能 |
高 ? 中 □ 低 □ |
皮张质量 |
厚 □ 硬 □ 薄 ? 柔软□ |
种质濒危程度 |
濒临灭绝□ 濒灭保护□ 濒危□ 濒危保护□ |
保存单位 |
|
单位编号 |
|
选育单位 |
|
保存类型 |
1.活体 □ 2.精子 □ 3.卵子 □ 4.胚胎 □ 5.细胞株□
6.组织器官 □ 7.生物分子 □ 8.固定标本 □ 9.其它 □ |
保存方式 |
1:保护场 □ 2:保护区 □ 3:基因库 □ 4:其它 □ |
共享方式 |
1.公益性共享 □ 2.公益性借用共享 □ 3.合作研究共享 □
4.知识产权性交易共享□ 5.资源纯交易性共享 □ 6.资源租赁性共享 □
7.资源交换性工作 □ 8.收藏地共享 □ 9.行政许可性共享 □ |
血液蛋白型分析 |
是否进行相关分析
是□ 否□
主要分析单位及完成时间:
血液蛋白型: Tf型□ |
QTL分析 |
是否进行与生产相关的QTL分析
是□ 否□
chr(10)主要分析单位及完成时间:
主要分析技术:
RFLP□ AFL |
遗传多样性分析 |
是否进行相关分析
是□ 否□
chr(10)主要分析单位及完成时间:
主要分析技术:
RFLP□ AFLP□ VNTR□ 微卫星□ SSR□ SCCP□ DSCP□ 其他□
分析结果: |
基因组序列测定 |
是否进行相关分析:是□ 否□
重要研究单位及完成时间: |
其它 |
|
遗传图谱 |
|
饲养方式 |
1.舍饲 □ 2.全年放牧 □ 3.季节性放牧 □ 4.半舍饲半放牧 |
饲养水平 |
1.先进 □ 2.较高 □ 3.一般 □ 4. 较低 |
舍饲期饲喂情况 |
1.精料+秸秆 □ 2.精料+秸秆+青贮(或青干草) 3.精料+青干草+秸秆□
4.精料+青干草+秸秆+青贮 □ 5.日补饲精料量( ) 6.其它 □ |
饲养难易度 |
1.容易 ? 2.一般 □ 3. 较难 □ 4.难 □ |
保种和利用计划 |
|
种质登记制度 |
|
种质资源选留 |
1.有选种计划目标 □ 2.根据当前主要生产性能 □
3.根据年龄 □ 4.根据市场 □ |
品种鉴定标准 |
1.国家标准 □ 2.地方标准 □ 3.企业标准 □ 4.尚无标准 □ |
遗传特点 |
|
种质资源优缺点 |
体格大,生长快,易肥。屠宰率高,耐热耐湿力强,板皮面积大,质地坚实,致密。
繁殖率低。 |
研究开发及 |
加强本品种选育,通过提纯,扩群,改善饲养管理,将初配年龄延至1周岁,多选留产双羔的母羊作种措施,提高繁殖率和肉皮生产性能。 |
资源图片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