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台资源号 |
CSTR:12156.05.1311C0001000001303 |
库编号 |
|
学科分类 |
畜牧、兽医学科 |
主题分类 |
家畜动物种质资源 |
品种名称 |
湘西黑猪-浦市 |
品种外文名 |
|
品种曾用名 |
铁骨猪 |
科名 |
Family Suidae 猪科 |
属名 |
Genus.Sus 猪属 |
品种原产地 |
中国 湖南省(市) |
主产区及分布 |
产于湖南省的泸溪县的浦市镇,浦阳和长坪。分布于湖南省的古丈,大庸,辰溪等县。 |
形成历史 |
|
种质来源 |
2.地方 |
种质分类编码 |
|
种质经济类型 |
1.肉用型 |
经度 |
|
纬度 |
|
海拔 |
|
地貌 |
盆地,山地 |
年最高温度 |
|
年最低温度 |
|
年平均温度 |
16 |
湿度 |
|
无霜期 |
274 |
降水量 |
1296 |
雨季 |
|
风力和风向 |
冬季平均风速:
风力:
风向:
夏季平均风速:
风力:
风向: |
年蒸发量 |
|
气候带 |
2.亚热带 |
气候特点 |
|
水源和土质 |
水质:Ⅰ类□ Ⅱ类□ Ⅲ类□ Ⅳ类□ Ⅴ类□;
水的PH 值:
污染度:COD值
土质:酸性 □ 碱性 □ pH: |
农作物条件及利用 |
水稻,棉花,蚕豆,芝麻,玉米,小麦,甘薯等 |
草场情况及利用 |
|
土壤类型 |
砂土 |
草地类型 |
|
优势植物群落 |
|
种质适应性 |
适应性强、耐粗饲 |
功能特性 |
|
主要用途 |
1.瘦肉猪 |
调查群体所在地 |
|
调查群体所在单位 |
|
群体总数量 |
|
核心群数量 |
|
基础母猪数 |
|
公猪配种强度 |
|
用于配种公猪数 |
|
人工授精 |
公猪是否用于人工授精:是□ 否□
公猪用于人工受精的头数:
占总数的比例: |
初配年龄 |
|
利用年限 |
|
红细胞平均体积 |
|
血液中球蛋白含量 |
|
血球比容量 |
|
红细胞平均血红素 |
|
红细胞数 |
|
白细胞数 |
|
血清总蛋白含量 |
|
被毛颜色 |
头部(黑) 四肢(黑) 躯干(黑) |
皮肤颜色 |
|
体质特征 |
|
体形特征 |
体格大小:大
骨骼是否粗壮结实:是
结构是否匀称:是 |
头部特征 |
头大小:
头形状:宽,长
额部:
皱纹特征:有皱纹
形状:有皱纹
嘴筒长短:
耳大小:大
耳跟硬:软 |
躯干特征 |
背腰是否平直:是 ;腹部是否下垂:否
臀部是否丰满: 是 ;乳头对数: 7 对
乳头形状: 正常 ;是否有瞎乳: 否
瞎乳头个数: |
四肢特征 |
四肢是否粗壮端正:是 ;关节是否结实:是
肌肉发育:较好 |
独特体貌特征 |
体型较大,骨骼较坚实,有“铁骨猪”之称,头较宽长,耳较大,颌下垂肉较发达,背腰较长而窄,皮肤松弛有皱褶,被毛较黑而密,偶在体躯末端出现白斑。 |
其他特征 |
|
体高 |
公猪:71.33母猪:66.55 |
体斜长 |
公猪:135.33 母猪:127.14 |
胸围 |
公猪:116母猪:108.36 |
初生重 |
|
断奶重 |
|
成年重 |
公猪:126.83 母猪:102.82 |
公猪初情期 |
|
公猪性成熟期 |
3 |
公猪适时配种期 |
5 |
精液品质 |
射精量:
密度:
活率: |
母猪初情期 |
|
母猪性成熟期 |
3 |
母猪适时配种期 |
6 |
发情周期 |
20 |
初产日龄 |
|
妊娠期 |
115 |
哺乳期 |
|
泌乳性能 |
|
窝产仔数 |
初产总产仔数:7
初产活仔数:
经产总产仔数:11
经产活仔数: |
初产窝重 |
|
仔猪初生重 |
|
仔猪断奶重 |
|
仔猪成活率 |
|
屠宰体重 |
公猪: 82.25 母猪: |
胴体重 |
公猪: 60.80 母猪: |
屠宰日龄 |
|
平均日增重 |
|
屠宰率 |
73 |
净肉率 |
|
瘦肉率 |
43 |
眼肌面积 |
20.12 |
背膘厚 |
4.44 |
皮厚 |
0.55 |
骨肉比 |
|
饲料利用率 |
|
肉质 |
pH: 肌肉剪切力:
系水力: 大理石纹:
滴水损失(%): 肉色: |
种质濒危程度 |
|
保存单位 |
|
单位编号 |
|
选育单位 |
|
品种保存类型 |
9.其它 |
品种保存方式 |
|
共享方式 |
4.知识产权性交易共享,5.资源纯交易性共享,9.行政许可性共享 |
血液蛋白型分析 |
|
QTL分析 |
|
分子遗传多样性分析 |
|
基因组序列测定 |
|
其它 |
|
遗传图谱 |
|
饲料组成及含量 |
能量饲料:玉米 |
遗传特点 |
|
品种优缺点 |
湘西黑猪体质结实,背腰平直,腹不拖地,四肢健壮,适应性强,耐粗放饲养管理,肥育猪屠宰率较高,后期脂肪沉积能力强,是适于山区饲养的优良地方猪种,但种猪外形和生产性能尚不一致。 |
研究开发及利用方向 |
今后应划定原种选育区,建立高产核心群,加强选育,开展经济杂交。 |
图像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