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识符 |
CSTR:12156.05.1322C0001000002778 |
中文名称 |
天山马鹿-3 |
学科分类 |
畜牧、兽医学科 |
主题分类 |
特种经济动物种质资源 |
外貌特征 |
|
生产性能 |
产茸性能:天山马鹿的产茸佳期为4-14锯(锯等于周岁减1)。1-10锯天山马鹿的锯三杈平均单产5.3千克左右。有相当一部分壮龄鹿能生产鲜重12.5-16.5千克的四杈茸和3.0-5.5千克的三杈型再生茸。 |
繁殖性能 |
繁殖周期为年产一胎,性成熟期约28月龄。引种到东北的天山马鹿,其繁殖成活率为50%-60%,比原产地高20%,偶有双胎。在良好的驯化、饲养管理和气候条件下,其繁殖力很强,生产利用年限很长。 |
饲养方式 |
圈养为主要饲养方式,就是把所有的鹿按照年龄、性别分成不同的群,分别养在有一定面积的圈舍内,由人来直接进行饲养与管理。少量天山马鹿采用草原放牧饲养方式驯养。 |
经济价值 |
NA |
产区与分布 |
NA |
产区自然 |
天山马鹿产区地处寒温带,海拔在1000米,经度81°33′-84°65′,纬度34°14′-38°55′,年平均温度为3.5℃,年平均降水量500?,年最高温度为25℃,年最低温度为-11.2℃,年平均湿度为46%。 |
地理分布 |
|
生活习性 |
|
生理生化 |
|
生物学特性 |
|
遗传指标 |
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对其做过初步的研究。 |
资源保护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