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识符 |
CSTR:12156.05.1322C0001000003003 |
中文名称 |
紫貂色獭兔-9 |
学科分类 |
畜牧、兽医学科 |
主题分类 |
特种经济动物种质资源 |
外貌特征 |
紫貂色獭兔 背部被毛为黑褐色,腹部、四肢呈栗褐色,颈、耳、足等部位为深褐色或黑褐色,胸部与两侧毛色相似,多呈紫褐色。眼睛为深褐色,在暗处可见红宝石的闪光,爪为暗色。 |
生产性能 |
成年兔体重4.0-5.0公斤以上,体长56-68厘米左右,胸围40厘米左右,商品獭兔在5-6月龄、体重2.75-3kg时宰剥,毛皮品质最好,产肉率较高。 |
繁殖性能 |
|
饲养方式 |
饲养方式以室内、室外、半开放式多层笼养为主。笼子大小根据种兔体型大小而设计。在饲喂中,要求饲料多样化,加强对其饲养管理。 |
经济价值 |
獭兔是一种即可食用又能用于装饰的皮用动物。獭兔肉质以细嫩、高蛋白、高磷脂、高消化率、低脂肪、低胆固醇、低脲酸等特点而优于鸡、牛、羊等肉,在国际上被誉为美容长寿肉,獭兔的皮,肉在国内际市场上都是畅销品。 |
产区与分布 |
NA |
产区自然 |
主产区的海拔为250米,经度20°40′-24°56′,纬度42°-51°,年平均温度10℃,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, 年平均湿度75%。 |
地理分布 |
|
生活习性 |
|
生理生化 |
|
生物学特性 |
|
遗传指标 |
|
资源保护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