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种登记号 |
X-01-01-012-01 |
畜种名称 |
猪 |
品种来源 |
地方 |
品种名称 |
隆林猪 |
品种英文名 |
|
来源 |
地方 |
品种别名 |
|
类群名称 |
|
类群别名 |
|
影像(公) |
|
图像(公) |
|
图像(母) |
|
照片(公) |
|
照片(母) |
|
影像(母) |
|
照片(群体) |
|
图像(群体) |
|
影像(群体) |
|
引进国家 |
|
信息来源 |
国家品种志 |
中心产区 |
广西隆林县,以德峨,蛇场,克长等公社为中心。 |
主要分布区 |
广西隆林县,西林县以及田林,乐业、南丹等县。 |
最高海拔(m) |
1700 |
最低海拔(m) |
600 |
气候类型 |
属亚热带山地气候 |
地型 |
云贵高原南缘,重山峻岭,河谷深切,多熔岩峰丛地貌,河流 |
年均温度(℃) |
17.6 |
年最高温度(℃) |
|
年最低温度(℃) |
|
相对湿度(%) |
|
年均降水量(mm) |
1280 |
无霜期(天) |
|
土壤类型 |
|
作物种类 |
盛产玉米、其次为稻、荞麦、小麦、高粱、大豆、豌豆、南瓜、甘薯 |
生态适应性 |
适应 |
抗病能力 |
|
独特性状 |
|
典型生态影像 |
|
填报人 |
|
填报单位 |
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|
更新日期 |
|
采集日期 |
01/01/1982 |
群体总数(万头) |
|
公畜数量(万头) |
0.03 |
配种公畜数量(万头) |
|
母畜数量(万头) |
1 |
繁殖母畜数量(万头) |
|
品种杂交比例 |
|
人工授精公畜(百头) |
|
人工授精母畜(百头) |
|
保护等级 |
|
保护方法 |
|
濒危状态 |
|
濒危依据及说明 |
|
体貌概述 |
体大、身长。头大小适中,嘴筒较大,微凹,口叉深,额有皱纹,横纹较深,突出如狮头状,颈略粗。胸较深而略窄,背腰平直,腹大不及地,臀稍斜。四肢强健有力,尾长过飞节,被毛粗,鬃毛3-5厘米,毛色有四种:一是“六白”猪,即额部有白色星状旋毛,四脚、尾端有白毛,其余全黑;二是全黑;三为棕色;四为花肚,以“六白”和“花肚”者居多。体大、身长。胸较深而略窄,背腰平直,腹大不及地,臀稍斜。四肢强健有力。 |
体型 |
体大、身长。胸较深而略窄,背腰平直,腹大不及地,臀稍斜。四肢强健有力。 |
毛色 |
分四种:“六白”即额部有白色星状旋毛,四脚、尾端有白毛,其余全黑;全黑;棕色;花肚,以“六白”和“花肚”者居多。 |
肤色 |
|
头型 |
头大小适中,微凹,口叉深,额有较深横纹如狮头状。 |
角型 |
|
耳型 |
|
乳头个数(个) |
12 |
体高(公)(cm) |
66 |
体斜长(公)(cm) |
126 |
胸围(公)(cm) |
116 |
体重(公)(kg) |
122 |
体高(母)(cm) |
63 |
体斜长(母)(cm) |
134 |
胸围(母)(cm) |
119 |
体重(母)(kg) |
130 |
独特特征 |
|
性成熟日龄(公)(日) |
|
配种日龄(公)(日) |
120 |
性成熟日龄(母)(日) |
150 |
配种日龄(母)(日) |
210 |
发情月份 |
|
发情周期(日) |
21 |
怀孕期(日) |
114 |
初产仔数(个) |
6 |
经产仔数(个) |
8 |
初生重(公)(kg) |
|
初生重(母)(kg) |
|
断奶日龄(日) |
|
断奶重(kg) |
|
断奶窝重(kg) |
|
断奶活仔数(个) |
|
空怀天数(日) |
|
繁殖率(%) |
|
繁殖成活率(%) |
|
主要用途 |
|
产奶量(kg) |
|
乳脂率(%) |
|
料肉比 |
|
屠宰活重(kg) |
80.599 |
屠宰日龄(天) |
365 |
胴体重(kg) |
|
屠宰率(%) |
66.9 |
净肉率(%) |
|
瘦肉率(%) |
41.7 |
眼肌面积(cm2) |
17 |
背膘厚度(mm) |
41 |
肉色评分 |
|
肉ph1 |
|
肉ph2 |
|
肉系水力 |
|
大理石纹评分 |
|
肉嫩度 |
|
肉风味 |
|
毛绒类型 |
|
毛绒产量(公)(g) |
|
毛绒产量(母)(g) |
|
毛绒纤维细度(um) |
|
毛绒纤维长度(cm) |
|
净毛绒率(%) |
|
挽力 |
|
速率 |
|
饲养类型 |
放牧和舍饲 |
补饲状况 |
混合饲料 |
管理容易否 |
易管理 |
遗传检测 |
|
检测单位 |
|
检测人 |
|
基因组文库 |
|
文库存放单位 |
|
品种评价及利用 |
隆林猪在以青饲料为主的饲养条件下,具有一定的繁殖和肥育性能,能适应山区放牧饲养。但产仔少,体窄,后躯肌肉不够丰满。用隆林猪作母本,引入品种作父本,无论二元还是三元杂交都显著地提高了繁殖力。 |